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民族宗教
省民宗委关于印发《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来源: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字号:

省民宗委关于印发《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民宗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有关工作。 


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5年6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管理工作,加强基地运行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结合贵州民族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地是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民宗委)依托在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智库等建设的研究机构,是以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实践引领、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科研创新平台。

第三条  基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民族领域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针对性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开展基础性工作和创新性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更好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和中心工作,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贡献智慧力量。

第四条  基地建设坚持发挥优势、凝练特色,坚持质量第一,坚持合理布局、实现互补发展。

第二章  基地建设与职责

第五条  省民宗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开组织基地申报。

基地依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在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智库和从事民族领域研究的社会组织申报,申报需填写《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申报表》。

省民宗委对基地申报材料组织评审论证,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并经省民宗委党组会议研究确定后向社会公布基地建设名单。基地建设每3年为一个周期。省民宗委在基地建设周期内,结合研究基地实际,在项目申报、成果转化激励、培训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推动研究基地提质升级。

省民宗委与基地建立联络员机制,加强日常工作沟通。

第六条  基地由所在单位负责建设,省民宗委指导基地建设有关工作。

第七条  省民宗委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基地的申报、评审和评估;

(二)对基地建设进行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经费资助或项目支持;

(三)帮助基地研究成果进行推荐转化;

(四)其他需要省民宗委负责的事项。

第八条  申报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本单位基地申报工作,负责基地建设并指导日常管理工作;

(二)为基地办公、经费、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创造条件;加强基地经费管理,省民宗委支持基地建设的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并按照有关规定使用;

(三)支持基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

(四)其他需要申报单位负责的事项。

第九条  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在申报单位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基地主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本基地的具体建设规划和学术研究规划,并负责实施;

(二)负责组织申报研究课题,组织开展年度调研和课题研究,提交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三)负责本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负责向申报单位及省民宗委汇报工作;

(五)完成省民宗委、申报单位交办的工作任务;

(六)其他需要基地主任负责的事项。

基地首席专家可兼任基地主任。基地主任和首席专家调整的,应在调整后30天内抄告省民宗委。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十条  基地应积极参与各类项目申报与研究工作。在项目研究中,坚持良好学风和正确研究方向,恪守学术规范,强化质量意识,注重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  基地应加强研究成果的管理,凡冠以“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立项的科研项目均应标注研究基地名称。成果转化、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使用基地经费开展研究并发表的所有研究成果,均应在显著位置明确标记“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成果。标记格式应遵循学术规范及相关学科领域要求,确保一致性与准确性;若成果为系列成果或存在多个研究阶段,应全程持续标记。

第十二条  基地每年聚焦民族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加强对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严把意识形态关。

第四章  报告与报送制度

第十三条  基地于每年12月10日前应向省民宗委和基地申报单位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和研究成果。

第十四条  基地年度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基地建设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情况,省民宗委支持经费使用情况;

(二)重要学术成果和重要项目进展情况;

(三)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和队伍建设情况;

(四)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十五条  基地研究成果报送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立项研究成果的完成情况,被省部级以上内参刊发,获得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或研究成果被上级部门采用、获奖等情况;

(二)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

(三)基地咨询报告;

(四)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发表且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学术论文;

(五)正式出版发行,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专著;

(六)基地认为可以报送的其他成果。

第五章  基地评估

第十六条  省民宗委根据“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的原则,在建设周期届满时对基地进行评估。评估执行《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评价指标(试行)》。

第十七条  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对评估为不合格的基地,下一轮建设周期不得申报。其他评价结果的基地可继续参与下一轮合作共建申报。

第十八条  评估采取基地自评、申请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3年建设周期内,基地每年须开展年度自评,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建设周期届满时,基地在自评基础上,向省民宗委提出评估申请。省民宗委对申请评估的基地进行评估。不申请评估的基地,视为自动放弃,下一轮建设周期不得申报。

第十九条  评估重点及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成果转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自身建设、实践特色等。

第二十条  在评估中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撤销基地合作共建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民宗委负责解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